日前,从武汉钢铁公司传来喜讯,2009年3月下旬,武钢与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签订钢材采购合同协议,标志着武钢取得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的钢材供货权。
宁波市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位于宁波市鄞州区、象山县境内,是我国"五纵七横"主干线中同江至三业国道主干线甬台温复线宁波市段,是连接杭州湾、舟山港的交通纽带。该工程全长约47公里,主要包括6.7公里跨海大桥一座,隧道9座,特大桥18座,互通立交6处,项目投资概算约为65亿元。工程建成后,将凸显象山港沿湾区位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近年来武钢跨海大桥用钢发展迅速。2007年建成通车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就全部采用了武钢的跨海大桥用钢共计47万吨。武钢为该工程提供了蜜桃在线观看AV桩用钢、钢箱梁用钢、桥面相关用钢、海上施工平台用钢等,为推进工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武钢产品质量过硬、服务态度优良,再次架起了武钢与用户的友谊之桥。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武钢积极加大了桥梁用钢的研发力度,至今形成了高韧性桥梁系列用钢、耐候桥梁系列用钢等六大系列20余个钢种的完整桥梁用钢体系。武钢桥梁钢广泛应用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桥梁工程。近年来,国家沿海桥梁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武钢积极贯彻“保江入海”的发展战略,在跨海大桥工程中相继中标并成功供货,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实力。
我国铁路桥梁的发展自1957年的武汉长江大桥(A3)开始,经历南京长江大桥(14MnNbq),到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经过五个标志性的阶段,各阶段都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桥梁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冶金技术的发展水平。铁路桥梁由铆接、栓焊发展到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21世纪我国铁路桥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桥采用了多项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创造的多项世界第一,集数项世界领先技术一体,标志着我国铁路桥梁发展的最高水平,标志着我国铁路桥梁的制造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桥梁自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经历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式(刚构)桥后,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大跨度公路桥梁的建造,钢结构现代索桥(斜拉、悬索)显示出强有力的竞争力,得到快速发展。在不足10年的时间,国内相继建造了10余座世界级的大跨度斜拉及悬索桥。南京长江二桥及武汉长江三桥为世界第三和第四大(国内第一、二)斜拉桥,其中南京长江二桥采用全焊结构代替了当时的栓焊钢箱梁,跨度达到628米,标志中国钢结构公路桥梁建设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与桥梁设计及制造相匹配,国内桥梁用钢上世纪60~80年代开发了16Mnq、15MnVq.其中16Mnq在行业中虽然应用广泛,但其致命的缺点是板厚效应严重。而15MnVq、15MnVq由于其焊接性能差,因此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实际上形成了桥梁用钢仅有16Mnq可用的被动局面,难以满足高参数桥梁设计的要求。在九江大桥之后芜湖长江桥建设开始准备,基于当时国内桥梁钢面临无钢可选的被动局面,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联合武钢进行新型桥梁用钢的开发。铁道部要求武钢研制的新钢种厚度达到50mm,屈服强度保持370MPa,-40℃AKV≥J。要求钢板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及良好的焊接性能。武钢自1988年开始研制,历经10年成功研制开发了高性牟桥梁钢14MnNbq.同时开发出高性能桥梁系列钢,先后制造了芜湖长江大桥、长东黄河二桥、出口缅甸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宜昌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三桥等大桥。武钢高性能桥梁系列钢种优异的实物性能及冶金质量获得了桥梁制造行业的高度评价。 |